会员服务 登录 注册
×
资讯活动

政府数据融合共享应用指数

发布时间:2017-06-07 来源:金属加工

政府借助“无形的手”,以数据融合共享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更好地激发大数据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的价值,已经在中国形成一股风潮。凭借对政府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的同时,对落后的社会公治和传统行业进行重塑,已经成功让一些省市脱颖而出。

为了有针对性推动各省市政府数据融合,释放政府大数据资产价值,根据各省市政策颁布、政府数据融合共享程度、对外合作的开放融合和创新等维度,打造的“政府数据融合共享应用指数”,入选省市包括:贵州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广州市。其中,贵州省凭借其打造的“贵州样本”,获评成为政府数据融合共享应用五星级省市。

贵州省:探寻“贵州样本” 突破政府数据价值输出

政府数据融合共享应用指数:★★★★★

大数据产业对于贵州而言,是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重要路径。从开始的零经验摸爬滚打到如今占据产业发展鳌头,将政府数据融入到贵州省产业规划布局成为其发展关键的一环。

政府数据作为最权威、最具价值的数据,实现政府数据的融合共享,将有利于升级政府治理、惠及民生。贵州省依托国家政策的倾斜,积极推动引导政府数据融合共享,成为产业规划布局中至关重要的探索与实践。

2016年1月,贵州省出台《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提出,制定全省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措施,推动公共数据率先共享开放;2016年9月,贵州省质监局发布《政府数据数据分类分级指南》,将数据分类别开发利用,稳步推进贵州省政府数据开放和共享,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今年2月,贵州省印发《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提出加快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制定政府部门数据资源共享计划,开展政府数据资源梳理,编制政府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发布政府数据资源共享清单,加快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

一系列政策都透露出,政府数据的融合共享将是贵州省大数据领域的新突破点,如何真正落实对于政府数据的搭建,让政府数据资源形成叠加和聚合效应,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贵州省在摸索实践中,尝试着给出答案。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5年4月正式运营,作为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动态链入全国所有政府公开数据,助力政府数据在政务体系有序流动;2016年12月“云上贵州”共享平台正式建成,系国内首个省级政府数据共享平台,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建设,提升政府应用大数据水平;2017年1月,贵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首批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数据集,基本涵盖贵阳市级政府部门及相关直属事业单位共50余个。

贵州省对于政府数据的搭建,更像是一种“蓄水池”的模式。“云上贵州”共享平台如同一个“蓄水池”,将政府数据资源汇聚起来,在通过统一的“水龙头”,即贵州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实现政府数据资源的分类与实时调用,最后再通过类似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这样的机构,作为数据互联互通的“管道”,将数据提供给社会、企业与个人。

挖掘政府数据“钻石矿”价值,已经成为业内共识,承载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贵州也成为政府数据融合共享应用的“样本”。从“贵州发展大数据可能吗”到“谈及大数据必谈贵州”,再到“发展大数据必到贵州”,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转变,贵州在进军大数据产业上显然早就不止于尝鲜。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表示,贵州将抓住和用好国家发展大数据的战略机遇,加快数据集聚、融通、应用,深入挖掘大数据的商业价值、管理价值和社会价值。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表示,抓好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引进大数据核心企业,推动大数据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政府数据聚通用,加强信息建设和人才引进,强化大数据发展支撑。贵州副省长慕德贵表示,贵州省立足应用,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深入挖掘大数据政用价值,促进数据攻坚、数据互通、数据共享,提高政府治理的水平。

尽管全国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建设,但贵州省却是第一个以全省之力带动其发展的地区,掀起政府数据融合共享应用的热潮。

几年时间,贵州始终走在大数据产业前沿。贵州省成立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动态链入全国所有政府公开数据,驱动全国数据要素流通;获批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立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清单,实施数据开放计划;建立全国首个直属省政府正厅级大数据发展管理机构,推进贵州省信息系统统一平台管理,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获批“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称号,并在营造政策环境、政府使用云服务、数据容灾备份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

一系列举措,让贵州挖开 “钻石矿”,实现多个“率先”的同时,也吸引了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富士康、华为等一批企业的数据中心也相继落户贵州,一大批国际级、国家级、行业级数据相继聚集到这里,贵州已经成为众人心中发展大数据产业最好的选择。

从政策红利的叠加,到开创产业的先河,到政府数据的探索,再到对外合作的持续扩大,一个个“小目标”,一次次“大突破”,贵州已经成为人们将时代前沿和其挂钩的城市,成为政府数据融合共享应用的“样本”,贵州省获评成为政府数据融合共享应用指数五颗星,可谓是实至名归。

未来,随着贵州省对大数据产业的步步推进,政府数据融合共享应用将进一步实现发展落地,将成为贵州强势“亮剑”的重要筹码。

北京市:布局政府数据 从开放共享到融合应用

政府数据融合共享应用指数:

政府数据蕴含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是政府继土地资源之后的第二大资源。如今,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明朗的政策环境让政府数据开放前景一片光明,也让北京也迎来了发展大数据的绝佳机遇。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与经济中心,具备实施大数据战略的科技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市场优势,同时是我国的总部经济聚集区,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密集,在政务、交通、医疗、教育、互联网等领域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标准及政策基本完善,为大数据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政府数据融合共享,是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的一个前提。但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彼此孤立,犹如一个个的“数据孤岛”,造成了数据杂乱、缺乏规划、难以共享的问题。到底政府数据如何对公众进行有效地开放共享?

早在2005年,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长效机制,完善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制定标准规范,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2012年10月,为社会公众、企业获取可公开政务信息提供便捷通道,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增值服务等新型产业的发展,由北京市经信委牵头建设,北京市各政务部门共同参与打造了北京市政府数据资源网,融合北京市政府将市教委、市科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国土局等多个机构数据,提供北京市政务部门可开放的各类数据的下载与服务。

“政府部门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如果开放给社会利用,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政府可以公布北京所有教育类机构的名录、地址,想做相关产业的人,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童腾飞表示。

政务数据的开放,解决了数据共享问题,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开放共享的数据,是不是真的好用?是不是真的有用?在实践中,北京市政府发现,虽然通过政务数据共享摸清了管理事项底数,各部门也建立起独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但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并不顺畅。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以来,北京市理清思路,开始从政府管理转向政府服务,启动了“北京通”数据服务平台项目建设,通过建设逐步整合全市各类单一功能市民卡证的信息数据,将健康、教育、交通、金融、养老等多种政府公共服务功能进行融合,打破数据共享不畅的壁垒,为市民提供精准化服务。

从“政务数据资源网”的探索,到“北京通”APP应用软件的上线运行,北京市政府立足应用,加快推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市场化,让政府数据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和体现。在此过程中,北京市正逐步形成市场、应用、产业、技术等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抢占未来大数据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2016年8月,北京市发布《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规划,到2020年,公共大数据融合开放将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府部门公共数据开放单位将超过90%,数据开放率超过60%,北京将形成“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例外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2016年年底,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北京将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带动天津、河北,以大数据的思维、技术、模式、产品、服务等突破行政藩篱和区域界线,强化数据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利用,建立京津冀政府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并进行公共数据开放共享试验探索,推进公共基础信息共建共享,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体系。

如今,北京对于建立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常态机制已经初具雏形。大数据融合共享释放出的价值,将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带动北京市在政府治理、产业转型、创业创新等方面快速前进。

上海市:步步为营 助力政府数据融入时代发展

政府数据融合共享应用指数:

身处大数据时代,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每个国家、每个省市的共识,上海也不例外。在政府数据融合共享的研究和实践方面,上海政府部门带头示范,率先探索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既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举措。

上海早在2011年就开展了政府数据资源创新发展研究,将“加快政府部门公共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促进社会信息服务业发展”列为11个重大课题之一;2012年率先开通了国内首个数据开放网站,并与2015年对网站进行2.0版建设升级,向社会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和公共社会资源的浏览、查询、下载等数据服务;2016年成立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促进数据市场流通、跨区域的机构合作和数据互联、政府数据与商业数据融合应用,形成健全规范的商业数据交易、交换机制,充分释放数据资源衍生产品红利。

政务数据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一种,其共享和开放既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平等、高效地使用政府数据资源,促进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经济社会管理,带动“四新”经济发展以及跨界融合的创新应用涌现,深化政府数据在各行业中的创新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2013年,上海市发布的《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 年)》中提及“推动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应用等方面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形成数据共享、数据流通、数据分析的机制和模式,提升数据开发、使用的效率和效能”。

2016年5月,《上海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2016年度工作计划》提出,鼓励区(县)政府结合本区域信息化建设情况和区域特点,开展数据资源目录编制、数据开放和平台建设等工作,并与市级形成有效对接,构建市区两级联动模式。

2016年9月,《上海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大数据与政务服务的融合应用,实现行政审批相关数据的融合共享,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新型政府服务模式。

在政策推动下,上海开展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工作,促进政企数据融合,激发社会各方对公共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增值利用;带动企业跨界融合技术、应用和模式的创新涌现;强化了社会监督,推动政府部门更主动开放和共享公共数据资源;形成了上海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数据创新应用的坚实基础。

后续,上海市还将针对各项数据开放的难度大小,逐步对经济、交通、教育、卫生、就业、社保、文化、科技、农业、环境、安监、统计、信用、气象、海洋、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政务数据进行开放共享。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周波指出,一方面要根据已明确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工作目标制订时间进度表,及时跟踪工作推进情况,定期评估、通报、督促,最后考核;另一方面,要及时总结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了解社会对政务数据资源的需求,政府部门要与企业加强沟通对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工作推进中存在问题。

近几年,经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的不懈努力,上海在数据开放和创新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的开放内容,已基本覆盖各市级政府部门主要业务,涵盖了资源环境、道路交通、信用服务等12个重点领域,累计开放数据资源超过1000项。

据悉,围绕数据开放,上海正在着手进行法规和标准的研究,希望能对各方形成规范和保障让上海市政府数据在落地的同时,既能够产生正面价值,又能防范数据风险,在意愿和能力上做出一个全面的考量。同时,政府部门将通过政策、资金等手段,引导企业、行业协会、公共组织的数据资源与政务数据资源融合。

浙江省:政府数据与云端打造国内新高地

政府数据融合共享应用指数:

云上浙江,数据强省,这是新时代下浙江发展的新坐标。浙江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的阿里巴巴,以大数据推动各产业跨界融合;浙江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在公用事业、健康医疗等领域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公共产品,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浙江还在全国率先实现服务和数据资源向公众开放,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日前,浙江省正式公布《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首次以省级政府规章的形式,以大数据为抓手,力求建成服务社会的“云政府”。在制度层面上实现破解,为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方便群众办事,提供了先行实践的浙江方案,也为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撑。

不得不承认,该举措一方面在呼应中央,一方面在呼应时代,是典型的“浙江风格”。在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认看来,《办法》的出台将有效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支撑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协同办事和综合监管,充分地挖掘政府公共数据的价值。让“数据跑腿”,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现全流程网上办事,实现公共数据社会共享,群众期盼的高效率电子政务服务将在浙江成为现实,也体现了浙江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化。

以规章的形式推进政务大数据建设,这根植于浙江的实践。浙江是中国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自2014年启动浙江省市县一体架构的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以来,大力推动部门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畅通全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逐步推动公共数据归集、整合和共享、开放。2015年初,浙江将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列为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七大万亿级产业之首,其中包含了对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积极谋划和布局。

为顺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浙江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了“浙江政务服务网”,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初步形成“云上浙江”系统平台,各级政府带头购买云服务。2015年9月,浙江在全国上线了“浙江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开放了涉及

68个省级单位提供的350项数据类目,涵盖多个民生领域。

2016年初,《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适应大数据发展需要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基本完善,政府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各级政府数据实现集中管理,政府数据依法依规全面共享和开放。2016年下半年,在国务院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规定》后,浙江省率先发布省级公共数据资源目录,涵盖66个省级单位17000余项数据。

近日,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浙江省“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7)》,计划今年新增10万企业上云。该举措将降低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成本,提高企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动能和竞争力,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助力政企数据融合联通,打造“云上浙江”。

从一系列政策与行动中可以看出,浙江已经将“云上浙江”和“数据强省”视为两大战略目标和未来的主攻方向。未来,浙江将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丰富的优势,抢占时间窗口,着力打造“云上浙江”“数据强省”,推动新一轮的产业突进和经济转型。

广州市:释放政府数据红利 志在“数据强市”

政府数据融合共享应用指数:

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政府数据资产,实现大数据与产业发展、政府治理及科技创新的紧密结合,是广州市政府一直深思熟虑、大力推进的工作。

众所周知,数据如果处于各单位及企业分散的掌控下,其价值无法得以体现。只有全面统筹好各部门的数据,将数据充分整合,释放政府数据红利,才能真正实现对数据的探索与应用。

近几年,广州市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探索发展共享经济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6年广州市开始建设政府信息共享平台,2008年、2012年、2016年广州市政府先后颁布了《广州市法人基础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和《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细则》开辟专门的章节列举户籍、婚姻、出生死亡、住房公积金、企业和个体户等16类共享信息,并明确各自的信息采集、核准与提供部门,提供给市、区两级共享平台,其他部门可不再重复采集这16类信息。

经过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平台(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两个抓手(顶层设计和信息化立项)、两个支撑(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梳理和修订)、四大应用的局面,促进了政府信息互通共享、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在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表率方便市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6年,广州市以贯彻落实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契机,完成了广州市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网络电子证照系统建设,并于10月正式上线。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道路交通、教育科技、民生服务、企业服务等14个重点领域,300多项政府数据实现在线可查,真正实现唤醒沉睡在各种信息档案库中的大量有效的数据资源,并为公众所用。

日前,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到了综合利用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以多种形式,安全、公平地对社会开放政府数据资源;同时,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整合相关资源,结合政府脱敏后的公共数据资源,为企业提供行业大数据服务。

广州市政府还鼓励社会对政府数据资源进行增值利用以及社会数据共享共用,释放政府数据红利,综合利用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以多种形式,安全、公平地对社会开放交通、人口、旅游、医疗、教育、商务、信用等多方面政府数据资源。同时,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整合相关资源,结合政府脱敏后的公共数据资源,为企业提供行业大数据服务,激发大数据领域创新创业活力。

为了优化大数据产业布局,构建产业集聚优势,广州市还计划构建由“东部大数据产业带”“广州大数据创新创业驱动核”“广州大数据产业聚集发展”“一区一特色大数据产业”组成的“一带双核多区”产业空间结构。

随着广州市对于大数据产业的规划布局,截至目前,已归集51个部门405个主题约17.6亿条数据,建立了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公共组织和政府等五类信用主体约5.4亿条数据的信用主体库。在数据共享梳理方面,广州市也完成了对市财政、教育等83个部门1157个信息系统3520个信息资源的登记注册工作,并且正在修订第二版政府信息共享目录。

如今,广州市对于建立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常态机制已经初具雏形。大数据共享释放出的价值,将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带动广州市在政府治理、产业转型、创业创新等方面飞速前进,将广州市打造为“数据强市”。来源:《大数据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