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约180000台,其中约五分之一被中国企业购买。2016年,这一数据就已经增长到了三分之一,而来自中国的订单量超过90000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智能制造概念的火热程度,同时或许也能引起中国本土机器人公司的思考。
在美国准备在制造业领域中赶上自己最重要和最突出的对手,特别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承诺要让制造业岗位重回国内的情况下,2017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却猛增。
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2017年Q1季度,北美地区的制造商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费用支出为5.1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2%。
但与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相比,美国市场的表现就有些相形见绌了——据统计,仅去年一年,中国国内就购买了9万台(套)工业机器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订单总量的三分之一。
事实上,工业机器人将会对制造业岗位回流到北美地区发挥直接作用。因为制造企业都意识到,他们可以通过配置机器人的“熄灯”工厂(指不用照明的工厂)来实现流水线更高效率的生产,也能够借此大规模降低制造成本。
当然,这种趋势并不能真正挽回美国国内制造业岗位的流失——如果所有企业都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也只能是减缓制造业岗位数量的下降。现在,企业花在机器人方面的投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就像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这样的学者,甚至普通投资者,也在探讨自动化技术以根本性方式重塑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潜在可能性。
作为全球制造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内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东亚地区到北美地区,再到欧洲地区,跨国企业正在顺应这种发展潮流。因为从部分程度上来看,自动化技术可以满足企业生产精密产品的要求和对劳动力的储备。
随着自动化技术和机器学习的不断进步,所有的普通劳动者,除了从事专业技能要求最高的职业者之外,都将慢慢看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消失在机器人大军中。乐观的人则可能希望——自动化技术产生的后果,可能会有限地让劳动者享受他们的空闲时间,并实现更有意义的个人追求。无论自动化技术是否会导致所有生活标准变的更高——或者说导致进一步的失衡,让已经不平衡的经济更加不平等。一切的结果都有待观察。
来源:机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