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 登录 注册
×
资讯活动

中国制造现困局,柔性制造是希望

发布时间:2017-03-09 来源:金属加工

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从传统经济到智能经济,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关键,就是如何从“刚性生产”转向“柔性生产”。

中国制造现困局,柔性制造是希望

刚性生产,体现在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方面,满足的是社会对大量工业品的需求。而伴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买方市场和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时效性要求的步步紧逼,满足“多样化、小规模、周期可控”的柔性化生产、柔性制造,才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制胜的关键。

也正因为此,从去年“中国制造2025”纲领的提出,到今年“两会”,再到上个月的G20峰会,“柔性化生产”、“柔性制造”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命题。

C2M,按需生产是大势所趋

在G20杭州峰会期间,被反复提出的C2M理念,指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用户面对生产商、制造商的模式。其实这是一种柔性化生产方式。

简而言之,柔性生产是指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制造设备,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这种柔性生产不仅强调的是设备技术上的智能化,也表现在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上。比如青岛的红领集团,用11年的时间打造出一个全数据驱动的服装工厂,实现顾客与厂家之间的连接,以及服装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使得公司销售额连年倍增。公司负责人谈到:“公司要做到柔性化生产,同时也要利用信息技术先行,把数字化手段用到极致,用大数据对客户进行分析和挖掘。”

这种传统的生产线上加入了用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软件系统,以较低成本把传统大规模生产线改造成了个性定制的柔性制造生产线,厂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按需生产,因此品牌运作成本远远低于成衣,消费者可以用非常便宜甚至比成衣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以前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得起的奢侈品。这一套柔性生产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很多中小服装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由此可见,柔性化升级改造的是大量中国制造企业必过的门槛。

技术灵活性只是第一关

比较典型的柔性生产应用在汽车制造领域。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便已开展了柔性生产。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如通用、福特、宝马、丰田等公司都采用了柔性制造系统。在我国,广汽丰田、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等品牌的工厂都采用了类似柔性化的生产方式。

汽车领域所强调的“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方式,可同时加工几种不同的零件,灵活性极强。如今市场上这些琳琅满目的汽车型号和种类繁多的配置构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柔性生产体系,降低了汽车制造成本,相应的为大众消费者也降低了购买价格。

“柔性制造系统”概念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MAALROSE公司于1963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条加工多种柴油机工件的数控线。具体说来,这种加工系统能够以任意顺序自动加工多种工件,并能自动更换工件和刀具。这种高效益、灵活性强的生产模式受到汽车厂商们的推崇,并将发展理念延伸应用到了各个领域行业。尤其到了现在的工业4.0时代,各国各企业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其具有柔性技术的生产方式基础是发展的关键因素。

大数据的运用是柔性生产关键

柔性生产的本质,是使生产过程由厂家主导,转型为消费者主导。因为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思维,把消费者与生产者一体化,就成为关键。

在大数据方面的应用,企业通过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更快的找准市场,同时通过开放生产环节,让消费者介入生产过程。

例如,国内一家制鞋厂商利用3D脚型测量仪搜集数据,根据不同地域的脚型生产不同楦型的鞋子,以达到更加匹配当地人口脚型需求的目标。用户只需留下3D脚型数据,可以自己选择想要的面料、大底、颜色、鞋带、特殊标识等。系统接受到个性化订单之后,即将需求传输到工厂,并上传至云端作为消费者偏好依据,从而方便工厂设计更时尚受欢迎的款式。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虚拟现实等新兴柔性技术手段也变革着制造业的发展。譬如谷歌自动驾驶、百度自动驾驶及语音识别、DeepMind深度学习,以及本身就具备雄厚实力的特斯拉自动驾驶、科大讯飞语音识别等都带动着制造业在大数据基础上的发展变革。

“柔性中国”是中国制造升级希望所在

从去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印发,到现在中国 “智能制造”落地试点的逐步展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主线下,柔性化生产对于中国制造的创新发展、提质增效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柔性化技术的革新与升级也势必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全新的提升,在世界制造业领域中打造全新的“柔性中国”。(来源:凤凰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