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 登录 注册
×
资讯活动

如何为深度学习选择优秀 GPU ?

发布时间:2024-11-26 来源:金属加工

Hello folks,我是 Luga,今天我们继续来聊一下人工智能生态相关技术 - 用于加速构建 AI 核心算力的 GPU 硬件技术。

众所周知,对于绝大多数的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尤其是参数规模较为庞大的模型,其往往是整个开发流程中最耗时、资源消耗最大的环节。在传统的 CPU 计算模式下,随着模型复杂度的增加,训练时间呈指数级增长,这不仅延长了项目周期,而且显著增加了计算成本,无疑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阻碍了模型迭代和优化的效率。

而 GPU 的出现,为深度学习训练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相较于 CPU,GPU 具有并行计算能力强、专为大规模数据处理而优化的特点。通过将训练任务分解为无数个小任务,并行分配给 GPU 的多个核心,GPU 能够显著加速模型训练过程。此外,GPU 的硬件架构经过特殊设计,使其在矩阵运算、浮点运算等方面具有卓越的性能,这正是深度学习算法的核心计算需求。

一、该如何正确选择 CPU ?

通常,在实际的业务场景中,在选择 GPU 时,为不影响其可扩展性和易用性,如下几个关键因素往往需求酌情考虑,具体:

1. GPU 互联能力

GPU 的互联能力是影响深度学习系统性能和可扩展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将多个 GPU 互联,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计算,从而大幅提升模型训练速度和处理能力。

在多 GPU 环境中,高效的数据交换可以显著减少延迟,确保大规模深度学习训练和高性能计算任务的顺利进行。然而,消费级 GPU 通常不具备这种高效互联的特性。例如,在服务器内部,NVLink 可以实现 GPU 之间的直接互联,而在服务器之间则可以通过 Infiniband 或 RoCE 等高性能网络连接不同的 GPU 节点。

值得注意的是,NVIDIA 在 RTX 2080 以下的消费级 GPU 型号中已经取消了这种互联支持,这使得低端 GPU 在扩展性上受到了限制。因此,对于需要进行大规模计算和分布式训练的场景,低端消费级 GPU 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而具有互联功能的高端 GPU 则能更好地胜任这些任务。

2. 软件兼容性与支持

NVIDIA GPU 凭借其卓越的并行计算能力,在机器学习领域独占鳌头。NVIDIA CUDA 工具包的全面支持,使得开发者能够高效地构建和部署基于 GPU 的深度学习模型。

而 CUDA 工具包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开发环境,涵盖了从模型开发到部署的整个流程。其中包括高性能 GPU 加速库、C/C++ 编译器和运行时环境以及优化和调试工具。

与主流深度学习框架的无缝集成是 NVIDIA GPU 的一大优势。CUDA 工具包与 PyTorch、TensorFlow 等热门框架深度集成,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将 GPU 加速引入到现有的深度学习项目中,而无需进行复杂的底层开发。

二、影响 CPU 使用的 3 个至关重要的关键因素

在所接触的业务场景中,在跨多个 GPU 扩展算法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三个关键因素,这 3 个要素不仅影响系统的性能表现,还直接关系到训练任务的成本和效率。具体可参考如下所示:

1. 数据并行性

首先要评估所设计的算法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如果所使用的数据集规模非常庞大,那么选择具备多 GPU 并行计算能力的 GPU将是一个明智的举动。这类 GPU 能够高效执行数据并行处理,从而显著提升训练速度。

对于极大规模的数据集,建议确保服务器支持 Infiniband 或 RoCE 等高速互联技术,以实现服务器之间和与存储组件之间的高速通信。这种网络架构对于分布式训练至关重要,毕竟,能够减少延迟、提升带宽,从而确保多节点环境下的训练效率。

2. 内存资源

在选择 GPU 时,还需考虑模型的输入数据规模以及内存需求。例如,处理如医疗影像或长时视频等大型数据输入的深度学习模型,其训练数据集往往十分庞大,因此需要内存容量较大的 GPU,以避免频繁的数据调入调出,确保训练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相对而言,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型所需处理的文本输入通常较小,类似于表格数据的形式,因此即便 GPU 的内存容量相对较小,也能够满足需求。根据模型的具体任务和数据特点,合理选择 GPU 的内存大小,能够有效平衡性能与成本。

3. GPU 性能

除了上述 因素之外,还要根据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 GPU 性能配置。如果我们计划使用 GPU 进行模型调试和开发,则可能不需要最高性能的 GPU,较为基础的型号已能满足实时反馈和代码验证的需求。

而对于需要长时间运行的模型调优任务,则建议选择高性能 GPU,以加速训练过程,避免因训练时间过长而造成不必要的等待。这一点在大型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中尤为重要,高性能 GPU 能够显著缩短模型的迭代时间,从而提升开发效率,加速模型的上线周期。

三、适用于大型项目和数据中心的最佳深度学习 GPU 解析

在选择用于大型人工智能项目的 GPU 时,NVIDIA Tesla 系列和 Google TPU 是当前市场上的主流选择。两者在性能、架构、适用场景等方面各有特点,下面将对这些产品进行简要对比解析,以帮助大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1.NVIDIA Tesla 系列

NVIDIA Tesla 系列 GPU 以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丰富的软件生态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闻名。同时,拥有较为丰富得型号,能够应用到各种不同的场景中,以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

(1) NVIDIA Tesla A100

架构:Ampere 架构

特性:Tesla A100 是当前 NVIDIA 最强大的 AI GPU 之一,专为高计算密度的 AI 和 HPC 任务设计。其集成了 Tensor 核心和多实例 GPU(MIG)技术,允许一个物理 GPU 分配成多个虚拟 GPU,以支持多任务并行处理。这对于数据中心和大型项目来说非常重要,因为 MIG 技术可以更好地利用硬件资源,增加 GPU 的灵活性和计算效率。

性能:单个 A100 的浮点运算性能可达 624 TFLOPS(张量浮点运算),并配备 40GB 或 80GB 的高带宽显存,显存带宽高达 1,555 GB/s。此外,还支持 NVLink 和 NVSwitch 技术,可以在多个 GPU 之间提供高达 600GB/s 的互联带宽。

应用场景:Tesla A100 在大规模深度学习、分布式训练和科学计算方面表现出色,特别适合需要高效资源隔离和高并发处理的环境,如 AI 研究机构和企业级数据中心。

(2) NVIDIA Tesla V100

架构:Volta 架构

特性:Tesla V100 是另一款深受数据中心和大型 AI 项目青睐的 GPU,采用张量核心设计以加速深度学习中的矩阵运算。它的优势在于支持极高的计算密度和良好的兼容性,使得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以及高性能计算领域表现出色。

性能:V100 的浮点运算性能可达 149 TFLOPS(张量浮点运算),显存容量为 16GB 或 32GB,具有 4,096 位的内存总线,以保证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进行流畅计算。该 GPU 也支持 NVLink 技术,能够在多 GPU 环境中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应用场景:V100 适用于训练大型深度神经网络、数据密集型 AI 任务以及科学研究。在数据中心中,V100 被广泛用于需要高精度计算的 AI 模型和科学计算工作负载。

(3) NVIDIA Tesla P100

架构:Pascal 架构

特性:Tesla P100 是基于 NVIDIA Pascal 架构的 GPU,具有高带宽的 HBM2 显存和良好的并行计算性能。尽管性能不及 A100 和 V100,但 P100 在性价比上具有优势,适合中等规模的数据中心和 AI 项目。

性能:P100 的浮点运算性能为 21 TFLOPS,显存容量为 16GB,并配备 4,096 位内存总线,带宽高达 732 GB/s。这使得 P100 在处理需要高带宽显存的任务时仍能表现出色。

应用场景:P100 适合需要大量并行计算的 HPC 任务和中等规模的深度学习项目,尤其适用于对预算敏感的研究和商业应用。

(4) NVIDIA Tesla K80

架构:Kepler 架构

特性:Tesla K80 是一款较为经济的 GPU,尽管在计算性能上不及 A100 和 V100,但仍然适合某些深度学习和科学计算任务。它集成了两颗 GPU 芯片(双 GPU 设计),具备 CUDA 核心,能在高并发场景下提供可观的计算性能。

性能:K80 的浮点运算性能达到 8.73 TFLOPS,显存容量为 24GB,显存带宽为 480 GB/s。支持 GPU Boost™ 技术,可以动态调整频率,以在特定负载下提供更高的性能。

应用场景:K80 多用于需要大量 GPU 资源的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推理任务。对于预算有限的团队,K80 是成本效益较高的选择。

(5) NVIDIA RTX 3090

架构:Ampere 架构

特性:RTX 3090 是 NVIDIA 面向高端消费市场的 GPU,但因其优秀的性价比和高计算性能,也被广泛用于深度学习和 AI 研究。其支持 Tensor 核心、CUDA 核心,并配备高速显存。

性能:RTX 3090 提供高达 35.6 TFLOPS的浮点运算性能,配备 24GB 的 GDDR6X 显存,显存带宽达到 936 GB/s。尽管不具备 NVLink 多卡互联功能,但其强大的性能和较低的价格使得它成为小型数据中心和实验室的热门选择。

应用场景:适合中小规模的深度学习训练和推理任务,特别适用于需要强大算力但预算有限的 AI 项目,如模型开发、调试和小规模生产部署。

2.Google TPU

Google TPU 是专为 TensorFlow 框架设计的 AI 加速器,其架构和指令集高度优化,使其在 TensorFlow 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与传统 GPU 不同,Google 的 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是为深度学习任务设计的专用芯片,属于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TPU 专为 TensorFlow 深度学习框架进行了优化,仅在 Google Cloud 平台上可用,适合在云端运行高性能的 AI 模型。

单个 TPU 的浮点运算性能可达 420 TFLOPS,具备 128GB 的高带宽内存(HBM)。此外,TPU 还提供 TPU Pod 配置,以超大规模集群形式交付,可提供超过 100 PetaFLOPS 的计算性能、32TB HBM,并采用 2D 环形网状网络设计,适合需要大规模并行计算的超大规模 AI 模型训练任务。

这些高性能 GPU 和 TPU 各有特点,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 AI 项目需求选择适合的硬件。例如,A100 和 V100 适合需要高浮点性能的分布式深度学习任务,P100 则适合中等计算需求的 HPC 应用,而 K80 更适合数据密集但计算强度适中的任务。而对于在Google Cloud 上进行 TensorFlow 模型训练的用户,TPU 将是极具性价比的选择。

四、适用于消费级的最佳深度学习 GPU 解析

消费级 GPU,由于其在性能、显存和性价比方面的平衡,成为了个人深度学习爱好者、研究人员和开发者们的首选。这些 GPU 通常搭载在个人电脑或小型工作站上,适用于小规模的深度学习任务,如模型开发、调试和小型项目的训练。

以下是目前最流行的消费级深度学习 GPU 及其详细描述,具体可参考如下所示:

1.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 4080 / 4070 Ti

定位:

  • NVIDIA GeForce RTX 40 系列显卡(基于 Ada Lovelace 架构)是目前消费级 GPU 中的高性能代表,专为需要强大算力支持的用户设计。这些显卡兼具高性能、出色的显存容量和先进的架构特性,适合高端深度学习、复杂模型训练和实时推理任务。

核心特点解析:

  • RTX 4090:最高单精度浮点运算性能达 82.6 TFLOPS,适合大规模深度学习任务和复杂模型的高效训练。
  • RTX 4080:性能为 48.7 TFLOPS,兼顾高算力需求和成本控制,适合中型任务和复杂模型的开发与测试。
  • RTX 4070 Ti:提供 40 TFLOPS 的性能,适合中小型深度学习任务,如模型调试、迁移学习等。

显存配置:

  • RTX 4090:24GB GDDR6X 显存,充足的容量可满足高分辨率数据集及长序列模型的需求。
  • RTX 4080:16GB GDDR6X 显存,适合需要中等规模显存支持的场景。
  • RTX 4070 Ti:12GB GDDR6X 显存,可处理中等规模的数据集和神经网络模型。

先进特性:

  • 第四代 Tensor 核心和第三代 RT 核心,为 AI 加速提供专门优化。支持 DLSS 3 和 CUDA 架构,优化深度学习训练和推理效率。

应用场景:

  • RTX 4090:高性能深度学习项目,如生成对抗网络(GANs)、大型 Transformer 模型(如GPT)。
  • RTX 4080:中等规模的深度学习研究与应用开发。
  • RTX 4070 Ti:适合需要性能较高但预算有限的中小型深度学习实验室和个人开发者。

2. NVIDIA GeForce RTX 3060 Ti / 3090 / 3060

定位:

  •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显卡(基于 Ampere 架构)仍然是市场上的主力消费级 GPU。这一系列显卡平衡了成本与性能,尤其适合初学者和预算有限但需要可靠算力的用户。

核心特点解析:

  • RTX 3090:提供 35.6 TFLOPS 的单精度浮点运算能力,是上一代的旗舰级产品,适合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和高分辨率输入。
  • RTX 3060 Ti:性能为 16.2 TFLOPS,性价比极高,能胜任大多数初级和中级深度学习任务。
  • RTX 3060:性能为 13 TFLOPS,是入门级深度学习用户的绝佳选择,适合小型数据集和神经网络模型。

显存配置:

  • RTX 3090:24GB GDDR6X 显存,大容量显存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和高分辨率输入,能够支撑多任务并行处理。
  • RTX 3060 Ti:8GB GDDR6 显存,足够支持中等规模的数据集和模型训练。
  • RTX 3060:12GB GDDR6 显存,在同价位产品中显存容量领先,适合中小规模任务。

先进特性:

  • 第二代 Tensor 核心与 RT 核心,支持 AI 训练与推理加速。DLSS 技术优化,进一步提升深度学习相关任务性能。

应用场景:

  • RTX 3090:适合中型深度学习实验室,支持复杂任务的长期训练。
  • RTX 3060 Ti:性价比高,适合预算有限但对性能有一定要求的个人开发者。
  • RTX 3060:适合初学者、小型模型调试和轻量级深度学习实验。

3. AMD Radeon RX 7900 XTX

定位:

  • AMD Radeon RX 7900 XTX(基于 RDNA 3 架构)是消费级市场中 NVIDIA 的主要竞争对手。尽管 AMD 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生态支持略逊于 NVIDIA,但 RX 7900 XTX 凭借其较高的显存容量和性价比,在预算有限但需要高显存的用户群中占有一定地位。

核心特点解析:

  • 提供 61 TFLOPS 的单精度浮点运算能力,接近 NVIDIA 高端显卡性能,能够处理大多数深度学习任务。

显存配置:

  • 24GB GDDR6 显存,与 NVIDIA 旗舰级 RTX 4090 和 3090 显存容量持平,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和高分辨率任务。

先进特性:

  • 高达 960 GB/s 的显存带宽,为数据密集型任务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支持 DirectML(微软的机器学习 API )以及与 TensorFlow 和 PyTorch 的部分优化。

不足之处:

  • 对主流深度学习框架的支持较弱,生态建设仍需完善。对 CUDA 等 NVIDIA 专属技术缺乏支持,可能影响某些优化任务的执行效率。

应用场景:

  • 适合预算有限但需要处理高分辨率数据集的任务。更适合不依赖 NVIDIA CUDA 生态的用户,如使用 OpenCL 或其他开放标准的开发者。

因此,总的来说,在选择GPU时,应根据具体任务的计算需求、数据规模以及预算,综合考虑显存容量、计算性能和软件支持等因素,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消费级深度学习GPU。以下是不同消费级深度学习 GPU 的选择建议,请酌情参考:

  • 旗舰级:NVIDIA RTX 4090、RTX 3090——适合高预算、需要处理复杂模型的大型项目。
  • 高性价比:NVIDIA RTX 4080、RTX 4070 Ti——适合对性能有要求但预算有限的用户。
  • 入门级:NVIDIA RTX 3060 Ti、RTX 3060——适合初学者、小型模型训练和调试任务。
  • 非NVIDIA选择:AMD Radeon RX 7900 XTX——适合高显存需求但预算较低的用户。

以上为相关解析,更多内容可关注后续文章,谢谢!

Reference :

  • [1] https://www.nvidia.cn/design-visualization/rtx/
  • [2] https://timdettmers.com/2023/01/30/which-gpu-for-deep-learning/#Raw_Performance_Ranking_of_G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