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由中国新闻社财经新媒体中新经纬主办的“财经中国V论坛:中国‘智’造新机遇”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智”造不是要替代和完全否认中国制造,而必须要对我们自己的人口、国情以及复杂的社会现状有一个清晰认识。不能幻想说变成了去工业化,彻底告别密集制造业。
王文认为,因为推行中国“智”造,我们要告别世界工厂,要跟世界工厂说再见,这个说法可能过于乐观,也过于脱离目前的实际。他表示,不要忘记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不要忘记中国制造在过去的三十多年、四十多年,甚至是半个多世纪对于中国发展立下的汗马功劳。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王文:谢谢主持人,谢谢主办方的邀请,给我这么好一个机会。我来之前搜索了中国“智”造这个词,到底英文对应的词是什么,发现并没有确切的词。比如说,made by China,那是“中国创造”,还有一些论文里讲中国“智”造,翻译也都不太正确。
其实中国“智”造并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政策用语,而是代表着在舆论层面,我们正在新的时间点重新考虑中国制造的未来。什么时间点?就是人类社会进步到了工业4.0时代,从机械化、电力化、信息化,进入到智能化时代。中国“智”造未来的前景如何,两会之间讨论这个话题,实际上是重要的提醒。但我要表达的观点是,即使是我们目前在讲中国“智”造,也不能否定和忘记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历史功绩,也不要想像中国这个大国突然间不再生产袜子、衣服、衣食住行等的小商品,这可能做不到的。即使是现在讲未来我们要如何创新,要如何树立品牌,要如何维护知识产权,仍然无法想象中国一个14亿人的大国未来那些密集劳动力的产业全部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恐怕我的第一个观点就要回应目前在媒体和舆论圈非常流行的看法,即因为中国“智”造,我们要告别世界工厂,我们要跟世界工厂说再见。这个说法可能过于乐观,也过于脱离我们目前的实际,中国“智”造不是要替代和完全否认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也不是说未来不再made in China。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人口、国情以及我们的复杂社会现状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不能幻想说变成了去工业化,我们的制造业全都没有了,可能这个比较有挑战。
第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因为我们要不忘初心,所以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在过去的三十多年、四十多年,甚至是半个多世纪对于中国发展、中国崛起立下的汗马功劳。
现在的舆论导向出现了一些误解,说中国制造不行,出现污染、血汗工厂等等都是要怪made in China。这个说法我觉得有点不太公道,所以,这个场合我宁可再次为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来正名一下,我们不要忘记过去将近40年改革开放里,中国制造给中国带来了至少四大让我们很感动的伟大功绩。
第一个功绩是,made in China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不仅是改善了中国,而且还改善了全世界民众的生活。尤其是对中国来讲,中国过去叫做自给自足,现在我们叫做什么?自富自享。我们自己都很富有了,自己非常享受。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年轻人,咱们刚过完年,过去我们过年的时候必须要做一件事,就是必须要穿新衣服,现在谁还有这种想法啊,每天都可以穿新衣服了。过去的物资不足,所以每年过年才能穿新衣服,现在不是这样了。也因为这些,从2009年开始中国就有200多个产业都是世界第一了。根据韩国智库对小商品的统计,2014年全世界有1400多种商品,中国的产量是世界第一,德国排名第二,只有400多种,美国300多种,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中国制造是中国人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制度红利也好,还是国家发展红利也好,这一点我们是不能忘记made in China的。
第二个我觉得很重要,也是因为made in China,我们逐渐建立起了一个全产业链,在中国,我们几乎可以生产所有的小商品。大概五年前,有一位以色列人跟我讲了一个故事。当时我们智能手机刚刚出现,有位以色列人在视频上炫耀手机自拍,他可以用一个杆把那个手机支起来,说这件事可以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状况,然后他想众筹。结果两个月以后,中国的自拍杆就开始卖了,没有以色列人的份。这就是中国强大的制造、复制能力。中国人只要看一眼,回来以后就能复制,这是我们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带给我们的领先于全世界的复制能力。当然这种复制能力也会有争议。
第三个我认为最重要,made in China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格局。二战以后新独立的国家有120个,但过去半个多世纪,没有一个国家从低收入的国家跃升为高收入的国家,除了中国是最好的候选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中高收入的国家,再过几年就可以成为高收入国家。中国制造改变了世界格局,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功不可没。
最后一点我觉得也很重要,就是创造了世界思想之迷。因为我们made in China,在这个过程中突然发现了全世界社会科学进程中没有发现的一个迷。这个迷就是为什么中国能够崛起?世界上有很多人、很多学者,中国也有很多学者在努力解释,过去四十多年为什么同样一个国度,同样一个机制,这个国家就完全变样了?很多学者试图解释这样一个发展奇迹。但至少我所感觉到的答案,以及很多学者也有自己的答案,不过目前来看恐怕还没有一个答案能够让学者、学术界获得共识。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三个观点是,因为我们肯定了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现在我们讲中国“智”造,这个时候我们就突然发现了我们的动力源。因为从made in China到中国“智”造,过去通常有一种舆论,或者说学理层面讲的动力源是在于我们不要污染,不要密集型工业,劳动压榨、组装太没有尊严了,等等。这些当然很有道理。但是,企业家的欲望和企业家的动力不是用道德形容的,这一点经济学界早有讲过,要摒弃道德的变量。
从made in China开始到中国“智”造,最关键是利润诉求。关键是你要让所有人、让企业主看到从made in China到中国“智”造,利益的诉求在哪里,利益点在哪里,如果能看到这样的利益点,我们会突然发现这个转型变得容易了。那么,这个利益点在哪里呢?
全世界格局变化中,我发现一个数据非常有意思。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出口占国内增长量的比重和占国外增长量的比重,两者之间实际上是呈现着交错的趋势。中国出口量每年在增长,但是占国内所有商品生产的增长量是逐年下降的。几乎所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在90年代中期的时候,占我们所有国内增长量是80%-90%,相当于我们所谓增长的那些物品大部分都是出口国外的,但是现在基本上下降了40%-50%左右,大量的国内开始消费了。
第二个是产品占国外增长量的比重在逐年上升,90年代中期是10%左右,现在我们有些产品的生产已经占到全世界的50%左右了。
这种交错说明什么?第一,我们的made in China已经是made in World,中国制造已经是“世界制造”。从这个角度来讲,至少世界欠中国一个赞。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为世界污染了我们的环境和生态。
第二,很重要的是,国内市场现在越来越大,2015年我们的国内消费额达到30万亿,很快三到五年左右,中国的消费市场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老百姓太能买了,对企业家有驱动力,如果再不转移到中国“智”造的话,老百姓买一个马桶都要到日本去买。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讲,这才是我们丢失了很大的一块利益。
从国际上来讲,同样如此,目前全球最大的出口贸易增长点在哪里?在我们所提的“一带一路”地区。这个增长太高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已经连续差不多六年都低于世界GDP的增长,也就是说低于3%。但是,过去3年左右,中国的贸易增长跟“一带一路”地区的贸易增长都是20%、30%,甚至有的国家是百分之四五十的增长。“一带一路”区域给我们中国“智”造和made in China所带来的机遇是巨大的,非常之大。
最后一个观点是,我们今天讲中国“智”造,未来有三点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这三点在中国制造2025中也提到了,我这里重复一下。
第一点我认为,未来五年的研发比例会继续往上增长,更重要的是,made in China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目前我们面临一个非常巨大的时机,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航空航天、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等产业,都面临着重大升级,甚至是领先于全世界的一个重大机遇。
第二,中国人、中国企业、中国产品非常需要我们有国际营销意识和国内营销意识,创造你的品牌,没有任何时候像现在这样需要营销意识。其实,中国人很多做得都不错,只是因为我们的品牌价值没有提升上去。
最后一点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未来五年到十年左右,中国的碳排放量要大大下降,没有绿色是不行的。
最后的最后,我要说实际上,中国制造,无论是made in China还是中国“智”造,目前来看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当然,也有挑战,但是挑战面临着利润的到来。谢谢大家。
再次感谢邀请。
(嘉宾观点根据现场发言整理)
(来源:观察者网)